企业法务如何有效在公司内部推广合规风控的理念与实践?程新报道
除了事无巨细地为公司所有业务交流和项目提供法律建议外,企业法务的核心职责还包括在公司内部推广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
法律意识与合规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而是深深嵌入现代公司治理的DNA中。即使如此,许多企业法务仍需竭力呐喊,才能使自己的声音被法务部以外的同事们听到。
与他们在律师事务所私人执业、彼此间竞夺业务的法律界同僚们不同,企业法务需要竞争的是公司内部的资源,而他们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产品研发部、财务部和IT部门的非法律专业人士。在不少公司,这些其他部门被视作与法务权重相当,或者更胜一筹,而负责资源调配的高层也未必能充分理解法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庞杂程度。
幸运的是,这些挑战并非无从应对。近期公布的《商法》“企业法务大奖2024”的获奖法总与团队就是最佳佐证,他们已经克服这些困难,取得了令市场瞩目的成功。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一睹当中的秘诀。
承认部门之间存在固有的壁垒,并接受其他部门有着全然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优先事项,或许是打破屏障的第一步。浦东发展银行香港分行的首席合规官郭家贤将法务部描述为“中央支持部门”。“[法务部]本着整体公司利益为先,保持与各部门的充分沟通及良好互动,打破部门之间的分隔墙,”她说。
沟通一如既往是关键,但做好并不容易。一旦沟通方式不当,法务部可能处于被其他部门孤立的境地,被不公平地视为商业机遇的对立者。
据秘塔网络科技法务总监张笑怡观察,这种问题在新兴行业格外显著,因为主管部门出台的新规有较大影响,可能直接导致公司主力推进的新产品需要临时下线,等待合规工作完成才能重新发布。
“新的合规要求很容易引起其他同事的不良反应,因为确实为他们增加了工作负担或限制了他们的灵活性,因此需要采取充分的沟通从而取得其他部门同事的紧密配合与理解,”她说。
为彻底摆脱“唱反调者”的标签,许多精英法务认为应在提出法律建议与警示的同时,明确传达额外信息,可概括为:
“企业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对法律风险有基本的认识,” 华谊兄弟传媒法务总监李璟珏说。“这不应局限于对违约责任、赔偿金额的初步预估,而应在商业活动中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
不过,要彻底打造以合规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立全面的体系来推广并监察法律相关行为,仅仅依靠说服销售人员、会计和IT技术人员可能还不够。中国电力国际总法律顾问高发伟提醒企业法务应争取到“关键少数”的支持,即CEO、董事和其他高层决策者。
爱丁顿(洋酒)的亚太区及中国首席法务官原野认同这一观点,她指出“获得高层领导团队的认可和支持”是彰显法务真正价值的关键。
联合利华的北亚区法务部品牌保护首席代表于帮清则“定期通过会议、书面报告、培训等形式把典型案例分享给业务总监、管理层,同时征求他们的意见”,以确保关键决策者始终了解知识产权法务支持对公司运营的重要性,并获得管理团队的坚定支持。
争取高层支持不能一蹴而就,毕竟大多数情况下,高级管理人员并非来自法律背景,因此向他们传递信息时,方式的重要性不亚于内容本身。
就此,爱丁顿的原野并不相信存在任何黄金公式,能一键解决法务的一切问题。“我认为一个基本步骤在于,企业法务要深入了解业务策略和运营,学会用业务的语言去与各业务部门沟通,”她说。
同理,汇丰银行环球调查及监管执行部亚太区主管冯嘉茵认为:“为非法律部门的同事简化和总结复杂的法律事务是法务人员的关键技能。”
许多公司的企业法务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讲座来沟通合规的重要性和集体改进的方式。在这种场合下,法务与非法务的思想碰撞尤为明显,而沟通的质量也格外受到检验。
华谊兄弟传媒的李璟珏倾向于向同事介绍通识类内容,而不是聚焦时下热点或具有很大争议性的社会或行业法律事件。据她介绍,这是为了“避免强化法律后果模糊、脱离朴素正义观的假象”。
与此同时,如果法务对公司业务和所处行业仅具备浅显的认知,那么纵使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卓越的演讲技巧,也无法拉进部门间的距离。
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灵犀互娱的总法律顾问唐棣将“了解游戏业务”作为对法务部的强制性要求。“熟悉自己公司的业务背景,能够听懂业务的需求,是[企业法务的]基本要求,”他说。此外,熟悉和喜欢电子游戏也是他招募法务人员时纳入考量的重要因素。
先正达农作物保护的知识产权团队负责人Filip De Corte主张企业法务应成为业务的一部分,与业务团队共享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推广法律实践就简单得多。
“同样重要的是,法务要从业务的角度去想问题,不能一味地说某件事是不可能或不允许的,而要同时举例说明哪些事情是可能的和被允许的,”他说。
即使沟通顺畅,也得到了其他部门的支持,单单用言语来传达理念仍有其局限性。东方日升新能源的风控中心副总裁李志刚主张结合公司的行业、发展战略、产品结构和重点业务目标,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全面的法律风险控制标准。“将控制标准嵌入各个业务流程中,形成闭环,”他说。
搭建内部合规与风险管理框架往往是法务部门的职责。难点在于,这样的系统不仅要能精确传达规则与标准,还要随着法律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长期监督每个人的表现,甚至在同事未能符合标准时追究其责任。
转变思维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许多企业法务的整个职业生涯一直担当法律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现在,他们必须戴上管理者和价值创造者的帽子。
“[企业法务]不只做咨询窗口,需培养管理思维,成为该业务的法律风险管理者,” 长鑫科技集团法务合规部总监王远鹏说。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的法律合规部总经理赵彦持类似观点,她主张法务把自己视作管理者,而非律师,勇于承担责任和做决策。“法律专业是护城河也是天花板,”她说,“合格的公司内部法律顾问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学会使用商业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联合能源集团的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张伟华指出,为了让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的推行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首席法务官自身需要处于公司的较高层级,成为管理层的核心角色。
同时,来自管理层的支持也应得到反馈,在这方面,张伟华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法务团队。“法律工作一定要带来好的成果和价值,只提意见和建议是不行的,要解决问题,带来新的思路,贡献价值,”他说。
许多法务部在公司流程中处于相对消极的位置,而要创造价值,法务就必须扭转这一局面。华银康医疗集团的知识产权总监全智慧说,如果法务只负责事发后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然后等领导做决策,那么管控将永远滞后于事态发展。
“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她说。此外,为了给出有价值的法律建议,她主张法务应具备“防患于未然的风控意识和全面分析后敢于给出明确结论的勇气和担当”。
“企业负责人更希望看到的是问题背后的逻辑和诸多方案权衡之后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不是由[自己]去做最艰难的选择题,”她说。
言语是有分量的,一般而言,发言者就所讲内容的知识越渊博、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如此来看,放大企业法务声音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持续提升团队和个人的专业能力,不断追求自我完善。
中国再保险(集团)的内控合规与法律事务部长期采纳“首办责任制”,即将部门工作落实到个人。据总裁助理兼合规负责人曹顺明介绍,首办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主动筹划、及时跟踪、负责到底”。他认为,这一制度不但能够显著提升部门成员个人能力,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部门整体战斗力的加强。
利刃亦需定期打磨。灵犀互娱的唐棣认为优秀的企业法务应对新业务、新技术、新政策法规和审判实践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游戏公司的法务也是如此,”他说,“大量知识产权、创新技术、运营合规、数据合规、竞争合规等专业领域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法务]保持谦卑的学习型心态和高度的敏感性。”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活动日趋丰富且复杂,大型交易往往涉及出口管制、投资安全审查、数据合规等多项合规领域。美的集团高级合规官张浩认为,今时今日,传统的“教师爷普法”型合规已经不再有效。
“企业意识到在大部分情况下,追求100%的完美零风险似乎已失去现实意义,”他说,“业务决策更需要的是基于合规风险性质与后果、风险规模、风险现实化概率以及合规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等所给出的综合意见。”
因此,他建议企业法务在不断拓展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准确掌握业务涉及的基本商业信息。